燃燒女子的畫像(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)
這齣電影的情節安排頗具巧思,我蠻喜歡
(以下爆雷隆隆,不想預先知道劇情的請小心)
畫家受託為一位貴族小姐畫肖像畫,這是要送到小姐未來夫家的相親畫,
如果夫家滿意便將畫像留下,
新娘入門的第一眼就會看見自己的肖像畫掛在牆上,像是畫像先一步等待著女主人到來。
但貴族小姐抗拒這樁契約婚姻,不肯配合給人畫肖像畫,
因此畫家只能以陪伴者的名義,偷偷觀察她、記下她的樣子,晚上再憑印象畫下來。
畫家的視線總是追隨、注視著小姐,漸漸產生情愫,
對所愛的人更加移不開視線、甚至隨目光所及想觸碰她。
而小姐也發覺了畫家的眼神異常炙熱,不禁心旌搖曳,
任務完成後,畫家向小姐坦承「假陪伴真畫圖」的真相,
小姐說:「我終於理解您看著我的眼神了。」(It explains all your looks.)
原來一開始畫家觀察的眼神太像愛慕的眼神,讓小姐也陰錯陽差地愛上畫家。
正是必須「偷偷畫」的安排,兩個人才會墜入情網,
長時間全心全意地注視一個人,久了真會生出感情來,形成「愈看愈愛,愈愛愈看」的迴圈。
正常畫肖像畫,只要把眼前人的樣貌同步搬演到畫布上,
而「偷偷畫」,卻要努力把對方的樣貌銘刻在記憶中,再召喚回憶重現出來,
需要用到的「記憶體」幾乎佔滿整個腦袋吧!正所謂「滿腦子都是妳」。
尤其面對外貌姣好的人,一直盯著個美女/美男,愛上她/他十分自然容易,
可以想像導演對演員、攝影師/畫家對模特兒動情,應該是常有的事。
小姐譏諷畫家畫得不好,沒有充分表現出自己的神韻,於是畫家毀掉那幅圖重畫。
這次小姐願意配合當模特兒,擺出固定姿勢供畫家畫。
兩人的感情進一步加深,確認了彼此的愛意。
第二幅畫灌注了兩人的愛與默契,畫得很完美。
然而,這幅肖像畫畫得愈好,卻更是將情人推向別人的懷裡。(Through it, I give you to another.)
畫家無法再次毀掉畫像,反而要為了愛人的幸福,盡自己所能的畫到最好,
讓夫家看了感到滿意而留下畫像,小姐順利嫁給門當戶對的人家,繼續過她「好命」的人生。
兩個人都知道這是一場無望的愛,在現實的限制下,
完成作品後畫家離開,小姐則如預期的嫁人。
這是第一幅畫:
這是第二幅畫:
很明顯下圖比較出色,進步很多,就像小姐說的「鮮活有生命力」(life&presence)
畫家:可能是因為我更了解妳了。(Perpaps because I know better.)
小姐:也許是我變了。(Perpaps I’ve changed.)
確實,一開始出場時總是繃著臉、毫無笑容的小姐,
隨著與畫家變得熟悉、默契、甚至後來愛苗滋生,變得臉上常常有笑意,
不時笑看愛人或相視而笑,整個人的狀態明顯的放鬆了。
兩人分開很久以後(A long time ago),有一次畫家自己充當模特兒,教一群學生作畫,
畫家檢視學生陸續交上來的作品,很驚訝的說:「你們畫中的我看起來如此悲傷!」(You’ve made me look so sad.)
學生說「您的確如此」(You were),畫家卻回答:「我已經走出來了。」(I’m not anymore.)
藝術家因感性特質,諒必格外深情和長情,
過了很久還是走不出來,即使想走出來,悲傷仍溢於言表。
一往而深、黯然銷魂如此之甚,真是該怎麼辦才好!
有情人不能結合的悲劇,這份深深遺憾的餘韻久久蕩漾……
一份深刻的感情卻不能圓滿,就像在生命中開了一個大洞,
即使盡女媧的補天之力去彌平,隱痛仍在,恐怕一輩子都不能解除釋懷。
愛情之於人生,就是這樣重要且無可取代的價值。
衷心希望,
隨著時代進步,觀念開明,地位性別都不再構成阻礙,
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,相愛的人都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