孤女的願望

身為南部人,我從小就是聽台語老歌長大的,其中,〈孤女的願望〉可說是南部女孩子的代表歌曲,孤女離鄉背井北上打拼,對於廣大有著相似經驗的南部女孩子如我,一聽到這首歌總會備感親切。原唱陳芬蘭演繹的嗓音相當稚嫩,像是國小的童工,更有惹人憐惜的效果。歌曲中的「孤女」她的願望究竟是什麼?僅僅只是「去都市做女工度日子」而已,這是個多麼微薄的願望啊!然而歌曲的時代背景並不是我這一輩,而是我的上一輩,也就是我媽媽那...

身為南部人,我從小就是聽台語老歌長大的,其中,〈孤女的願望〉可說是南部女孩子的代表歌曲,孤女離鄉背井北上打拼,對於廣大有著相似經驗的南部女孩子如我,一聽到這首歌總會備感親切。原唱陳芬蘭演繹的嗓音相當稚嫩,她出這張唱片時只有八歲,像是國小的童工,更有惹人憐惜的效果。歌曲中的「孤女」她的願望究竟是什麼?僅僅只是「去都市做女工度日子」而已,這是個多麼微薄的願望啊!

然而歌曲的時代背景並不是我這一輩,而是我的上一輩,也就是我媽媽那個年代。1960、70年代台灣由農業轉型為工商業社會,許多女孩子確實只能讀到國小或國中畢業,然後就要出社會找工作幫忙家計。當時都市近郊大量且快速的建立起工廠,「當女工」便成為這些年輕女孩們最普遍的出路。我媽媽也是這樣,國中畢業沒多久,她們幾個女同學相約一起到台中大甲的統一塑膠工廠做女工。放假坐公路局客運回旗山家裡的那段路,她又開心可以回家了、又擔心坐過站–她還真有一次不小心坐過站了,一個人驚慌的在黑暗而陌生的產業道路上往回走,幸好後來遇到好心人相助。從此媽媽一輩子坐車都不敢睡覺,而且習慣坐在司機正後方那個位置,一路上身體坐得直直的注意路況,後來媽媽在台中做女工的時間並不很久,這段經歷卻是一段鮮明的記憶。

歌中的孤女想去台北的工廠當女工,一方面是人生地不熟、一方面可能識字不多,於是她只能沿路問工廠在哪裡。問路也就算了,對著這些萍水相逢的陌生人,她逢人就訴說自己可憐的身世:小小年紀就脫離父母的照顧、只能靠自己打算將來云云。幸好聽者(包含我們這些聽眾)倒也不用太為她擔心,從這首歌悲情的歌詞卻搭配輕快的曲調,可以知道她終究有著開朗、堅強的本性,就算難免自憐自艾命運,還是會樂觀努力的忍耐,對未來抱持著希望與憧憬,這也對應著當時飛躍進步的時代氛圍。

有一次我和一個友人去淡水老街,街頭的那卡西正好在唱〈孤女的願望〉,我駐足陶醉的聽完整首歌,然後跟朋友說了前面寫的落落長一段,朋友的心得是「妳們南部的女孩子真的好愛說!」我哈哈大笑,不過我自己的確「好愛說」,什麼事都掏自肺腑完整傾訴,不但言無不盡還問一答十,台語叫做「一直餾(liū,重複之意)」,就像歌裡的孤女問路一併自述身世,不也是「好愛說」。(抱歉了以偏概全了其他的南部女孩子)

下面是我們學校歷史老師苡紋出的一年級段考題,題幹的描述寫得很好,大家不妨試試看,答案公布在頁底:

截圖 2023 01 19 下午7 0.06.20

答案:C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